• 产业门户
  • 广告服务
  • 本网站仅为中药材产业信息展示平台,所发布信息仅供参考,不提供任何交易服务

分享

《重磅》第54期:2017年国内铁皮石斛市场趋势调研报告

2017-11-15 09:32 作者: 药材佬 28022浏览 0评论 2 0 举报

【天地网讯】



  

 

  石斛,为中国传统滋阴生津的药材,《神农本草经》列为上品,历史应用悠久。而铁皮石斛是石斛中的极品,学名称为黑节草,为世界二级保护植物也濒危物种,到清代始以安徽霍山石斛为道地。



  图1:浙江乐清石斛种植大棚


  因野生资源接近枯竭,家种石斛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,尤其是铁皮石斛,成了中药材市场一颗耀眼的新星,一度占据国内石斛70%左右的市场份额(其它为紫皮、环钗等规格)。行情最好时,普通铁皮石斛鲜条售价都曾高达千元以上(公斤价,下同)。


  但日前据天地网保山、乐清等信息站消息:保山龙陵铁皮石斛鲜条统货价格已跌为120元,折干价为520元左右;紫皮石斛鲜条价格已降到70元,折干价320元左右;而浙江乐清铁皮石斛,鲜条价格从2015年初的300元已跌至2016的140元以下,目前又反弹至140元-160元之间。


  铁皮石斛为何出现这种低迷行情?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:


  一、 生产发展:从区域性发展到全面铺开


  1.1 历史发展及产区变迁


  国内铁皮石斛产业发展,先后经历以下过程:


  第一个时期:资源恢复期


  上世纪80年代以前,由于过度采挖,环境破坏等因素,一度“寸草寸金”。但随着市场关注度加强和科研力量的不断投入,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铁皮石斛逐步突破人工种植技术瓶颈,开始小规模人工栽培。截至到2002年时,全国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已突破2500亩,云南和浙江成为两大主产区。占2000亩以上,主要分布于普洱、德宏和版纳,以及乐清和雁荡山区;其它地区如安徽霍山、广东饶平等地也有小规模引种。


  第二个时期:规模扩张期



  图2:云南龙陵石斛种植大棚


  随着石斛养生保健功效的不断挖掘,石斛特别是铁皮石斛的消费市场骤然扩大。特别是2010年前后,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,解决了种苗大量繁育的难题;栽培基质的研发与集成栽培技术的应用,解决了从野生到家化栽培的技术瓶颈,加快了行业的发展与成熟。


  到2012年时,我国铁皮石斛产业从原料种植到加工生产保健产品,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。浙江康恩贝、正大青春宝、天皇药业等规模以上企业;以及云南品斛堂、厦门塔斯曼、四川千草等众多中小企业,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石斛深加工及药品、保健食品的研制工作;个人投资者更是趋之若鹜,石斛产业一片火热。


  此阶段,国内石斛产业开始呈现四大特征——消费群体多元化、销售模式专营化、宣传模式创新化,以及铁皮石斛成为日常消费品。


  到2013年,国内铁皮石斛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,鲜斛产量达1.4万吨。


  第三个时期:生产过剩期



  图3:浙江象山的无土栽培铁皮石斛


  按2013年时的石斛销售价格,人工栽培仍有利可图,从而造成石斛产能继续扩大。到2015年年底,全国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可达14万亩,云南占了近30%。也就意味着2015年仅铁皮斛鲜品产量就将突破2.7万吨,折干品6280多吨以上。


  1.2 当前国内铁皮石斛产区分布及占比


  到2016年,由于铁皮石斛行情连续下行,其种植积极性开始回落。但由于3-5年的采收周期存在,国内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仍保持在12万亩以上(如表1)。



  表1:2016年,国内石斛主产区及种植面积


  其中,云南省仍是石斛产业第一大省,其次是浙江和安徽;其它如贵州、福建、广西、海南等地,种植面积也有扩展。甚至北至河南、陕西等地,都有成规模种植。



  图4:2016年,国内铁皮石斛主产区及种植面积


  1.3 当前国内铁皮石斛企业数量


  据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业委员会数据:到2015年,石斛人工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,秦岭以南地区,石斛企业以南方为主,北方地区有少量企业从事石斛初加工生活和销售业务。当时,石斛企业前3名分别云南4145家,浙江1975家,安徽1328家;其中铁皮石斛企业前3名为浙江1481家,福建523家,广西418家。



  表2:国内石斛企业情况(石斛专委会数据,与实际面积有出入)。


  至2016年11月份,全国石斛企业9943家,其中2016年1—11月注册1568家,吊销103家,注销404家。


  二、 铁皮石斛的产需情况


  2.1 国内铁皮石斛生产发展情况



  图5:2008年-2014年,国内铁皮石斛鲜品生产规模。


  从图5-6看出,到2012年前后,国内铁皮石斛销售规模增速已经开始下滑,但产能增速下降并不明显。产能增速到2013年才开始回落。



  图6:2008年-2014年,国内铁皮石斛鲜品销售规模。



  图7:2004年-2017年,国内铁皮石斛商品增长图(干品)。


  在强大的惯性下,铁皮石斛产能到2015年达到最高峰6280吨;到2016年-2017年有所回落,但仍在4500吨上下。


  2.2 国内铁皮石斛需求发展情况


  在2005年之前,石斛保健功能没有开发之前,其年需求量常年保持在200吨左右。但随后就快速增长,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峰3500吨左右。


  由于铁皮石斛增长变化,主要体现在C端养生保健方面。故价格变化与人气因素息息相关,即相互影响最终可能呈恶性循环之势。



  图8:2011年-2016年初,铁皮石斛百度搜索指数


  如图7:从中药材天地网搜索情况和百度指数看,在2011年左右,铁皮石斛热度平缓。直到2013年,铁皮石斛的关注度才有了明显的变化,2014年、2015年铁皮石斛人气迅速飙升。特别是节假期间,关注更是暴涨。这其中,一方面是大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,对与保健相关药材关注度上升; 另一方面则与企业、经营商、网店以及媒体的狂轰滥炸式宣传推广有直接关系。



  图9:2011年7月1日至2016年初铁皮石斛淘宝搜索指数


  与关注度相吻合的2011年至2016年初铁皮石斛淘宝指数显示,淘宝的搜索量是在2013年10月份左右,才有了显著上升;并在2015年8月达到顶峰后,搜索量呈振荡下滑态势。但即使在临近2016年春节的铁皮石斛销售旺季,人气也并未回升,开始稳步回落。



  图10:2015年1月-2017年10月铁皮石斛百度搜索指数。


  2.3 产需维度评价


  从产需维度来看,2017年预计铁皮石斛产能仍在4400吨左右;而需求量波动较大,2015年需求最高峰期时接近3000吨。从网上平台及搜索引擎反馈情况看,2016年-2017年,铁皮石斛热度较2015年回落,并呈平滑运行态势(如图9),可以认为,铁皮石斛的年需求量,应低于3000吨。


  因此,与4400吨左右年产量相比——目前铁皮石斛基本面,仍处于产大于销态势。


  三、铁皮石斛投资风险和生产成本


  3.1铁皮石斛投资风险高企,进入门槛高


  铁皮石斛种植环境受限,技术要求较高;同时,由于前期培育期时间较长,对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比较大。具体来说,本行业壁垒主要有:


  (1)技术壁垒


  在培育铁皮石斛种苗方面,如何快速组培繁育铁皮石斛种苗,是主要的技术难点;而铁皮石斛人工种植同样面临着大田移栽成活率低、生长缓慢、生长周期过长、产量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等技术难题。


  (2)资金壁垒


  铁皮石斛从培育种苗到铁皮石斛采摘的周期大约在3-5年,这就需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支撑日常运作;另外,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。因此,从事本行业的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及融资能力。


  (3)人才壁垒


  本行业不仅需要生态学、生理学和繁殖植物学等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;还需要具有栽培、育种等方面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,新的行业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,因而人才亦是重要的行业进入壁垒。


  (4)渠道壁垒


  石斛品种繁多,泥沙俱下,消费者在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无法辨别商品的质量时,就会通过品牌、网上推广渠道来定位铁皮石斛的品质。这就对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,造成了无形的品牌和渠道壁垒,盲目投资风险极大。


  3.2 铁皮石斛种植成本居高不下


  作为兰科植物,铁皮石斛种植成本极高。且一般要种植三年以上才可真正见到效益。种驯化苗,第一年基本没收成;第二年亩产在200—300公斤之间;第三年亩产才可以到300-600公斤。五年整体产量约在1500公斤。


  铁皮石斛种植5年可以采收4次,如果技术过关的话,共可采收1500公斤以上鲜品(带叶)。按照当前120元的销售价格,5年时间每亩收入约在18万元,与每亩24-26万元以上投入成本算,显然当前的石斛种植已入不敷出;如果种植的过程中会发生死亡的情况(新种植户极为常见),则种植户损失更大。



  表3:铁皮石斛种植成本表


  同时,目前铁皮石斛鲜品的市场售价差别很大,这主要与企业的市场营销有关,也与产品质量有关。一般说来,目前大企业种植出来的产品卖得贵,小种植户种出来的产品卖得比较便宜。造成新进入者更难生存。


  3.3 关于投入与产出调研结论


  (1)除部分渠道稳定的品牌企业外,多数铁皮石斛种植户已入不敷出,处于亏本运转状态(紫皮石斛由于销路不佳,亏得更厉害)。因此,多个产地已出现种植户和产地经营者急于转手种植棚,或被迫转行放弃已建成的基地。


  (2)由于进入门槛高、风险大且投资周期长,故本次生产萎缩后,铁皮石斛产业要想恢复,难度极大。


  四、 产业上下游链条发展情况



  图11:当前铁皮石斛上下游产业链示意图


  4.1行业的上中下游分析


  如图10,行业的上游一般为培育基质、菜籽饼等原材料供应商。其上游采购相对分散,中小企业、个体户均有可能成为其供应商。例如菜籽饼等肥料,通常都是向农户收集购买,不存在单一大规模供应商。


  行业中游是整体产业链条重资产部分,承载着基地建设、投资管理、技术研发,甚至是种苗培育等多项核心工作。


  下游为消费者或铁皮石斛加工企业,包括粗加工和深加工:粗加工可以延长储存的时间,并且会形成特定的消费群体(一部分产品在收购后即可直接销售,另一部分则需经过加工才能作为产品销售);而产品通过深加工,则可以开发铁皮石斛保健食品、药品和功能性食品等。


  2015年之前,铁皮石斛上下游关系中,获利最多的是上游种苗商和生产原料提供商,以及下游产品开发端。到2017年时,上游与中游都已处于亏损状态,特别是中游种植基地。


  4.2行业内代表性企业业绩分析



  表4:国内部分铁皮石斛代表性企业营收水平


  通过对部分国内铁皮石斛企业分析,可以看出:


  (1)石斛产业正向专业化、规模化方向发展,强者愈强,生存能力超过中小型投资者;而中小型基地则呈现业绩下行态势。


  (2)石斛生产企业,同时开发白芨、金线莲等同类高档保健品,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经营风险。


  五、 调研总结


    1.石斛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


  包括大健康产业高速发展,老龄化时代来临等利好;加上石斛已进入“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”(不是药食两用目录),都意味着,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将迎来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,更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。


  2. 市场消费盲目性较强


  从搜索和关注热度数据看,民众对石斛产品消费盲目性非常明显,往往会受到广告、品牌效应导向。与近年来众多“保健神品”类似,呈现“一阵风”非理性消费现象。


  3. 消费增速受限于终端价格


  与已经烂市的玛卡相比,铁皮石斛的人气虽然下降,但铁皮石斛毕竟比玛卡历史悠久得多,民众接受程度也高得多,因而不可能出现像玛卡那样烂到沟底的行情。但由于价格传导周期,经营者继续炒作、硬撑等原因,铁皮石斛零售端的价格依然居高不下。从而造成整个需求量没有显著的增长。


  4. 铁皮石斛生产正在加速萎缩,再恢复难度大


  由于石斛行情的低迷,已跌至生产成本以下,可以预计,今后两年投资者或加速退出该领域。但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,生产再度恢复难度较大。


  5.开发石斛需求新渠道是未来方向


  近年来,石斛的大众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,特别是鲜条消费增长迅速。现在铁皮石斛鲜条消费量占铁皮石斛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,还有望进一步扩大。天猫一些店铺铁皮石斛鲜条月销售量可达四百公斤左右。在生产端面临压力的情况下,顺应鲜食潮流或将成为未来的调整方向。


  包括石斛的民间观赏兼食用渠道,亦成为民众日益接受的新方式。


  综上所述:铁皮石斛目前处于供大于求的阶段,生产已入不敷出。投资铁皮石斛生产需慎重,以防风险。




往期回顾:《重磅》第53期:昭通彝良天麻品牌现状及提升路径


声明:本文是中药材天地网原创资讯,享有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,未经本网站协议授权,任何媒体、网站、个人不得转载、链接或其他方式进行发布,违者必究!

最新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

发布评论

夏枯球去年6月份开始产新的时候产地曾迎来商家的抢购,人气高涨,行情大幅上扬,近期,河南主产区又到了产新的季节,至目前,产地反映情况一直比较平静,价格也较去年产新开始时低了20%左右,那么夏枯球今...

2024年的市场依然处于繁荣期,多品种上涨,随着品种价格走高,商家把目前聚集在了野生资源锐减的品种上,所以出现了骨碎补、锁阳、升麻等相关品种的上涨行情。进入5月份后,市场寻货商家增多,货源批量走...

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,年前分析过一篇关于款冬花的报告和分析。其实中药材行业到了今天这种局面,我是不愿意多聊品种的,大多数人群追涨杀跌,三天行情,买到了夜夜愁,小白投资香料赚到很多财富等等….....

云南是中国天门冬属植物最多的省份,习惯上,多数天门冬属植物的块根都当做中药材天冬使用,例如大理天门冬、密齿天门冬、滇南天门冬、西南天门冬等等,自从天门冬野生驯化并实现人工种植后........

葶苈子5月中旬陆陆续续迎来产新,根据产地药商反映,今年各产区普遍都有减产,且进入产新价格便出现上涨,但随着产新的持续,反而行情没能继续涨,却又有跌价的趋势,目前为止,葶苈子产新已经结束,产地货源...